無糖飲料市場下一步怎么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導“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糖的過量攝入會導致肥胖率、相關疾病患病率同步上升,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控制糖攝入量的同時,民眾也開始主動減糖/去糖。日前,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零糖健康飲食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預計2026年,我國無糖飲品市場可達301億元,同時科研和企業端會持續不斷發現、研發更優秀的新配料,例如阿洛酮糖等,將帶給市場更大發展空間。
糖攝入過多影響健康
無糖飲料迎來發展機遇期
世界衛生組織(WHO)多次指出,過多攝入游離糖會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癥等疾病的患病風險。數據顯示,占我國人口基數最多的成年人群體,2020年超重或肥胖率已經超過一半(50.7%),且呈逐年增加趨勢,2000年到2020年超重率從22.8%提升到35%,成人肥胖率以一倍速度增加(從7%增加至14.6%)。同時《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過去近15年中,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9.7%增加到11.9%。
含糖飲料是其攝入糖的主要來源之一,WHO建議成人每日攝入糖最好在25克左右,但含糖飲料單瓶含糖量一般大于25克。WHO建議,對含糖飲料征稅使零售價提高至少20%,相關產品消費量就會相應減少,從而總體降低游離糖和熱量的攝入。
我國從2016年起出臺各類健康規劃/計劃,從知識傳播、標準界定及引導角度鼓勵居民減少糖攝入,同時大力發展天然甜味劑產業,以更好替代蔗糖?!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代糖相關產業也由此得到了發展驅動力,開始逐步進入民眾生活。民眾也開始注意到攝入糖過多的危害,開始關注“糖”的種類和含量,零食飲料偏愛“無糖”系列。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國民健康意識提升的驅動下,食品飲料行業掀起低糖/無糖消費熱潮,“一點甜的口感”“熱量無壓力”“不含糖”的代糖蔚然成風。
目前我國處于無糖碳酸飲料發展初期,相較于歐美國家至少還有10倍提升空間;無糖茶飲處于爆發初期,銷量占比僅占5.2%;其他飲料品類中也具備潛力,尤其是市場占比較高的功能性飲料、果汁飲料、蛋白飲料等健康營養屬性較高的飲料也是無糖飲料新的滲透方向。
全民減糖時代
新甜味劑成為更優解
代糖本質并不是糖,但可以和糖一樣幫助食物產生甜味,也稱其為甜味劑。與糖最大的區別在于代糖幾乎不參與代謝、不產生熱量、不升高血糖。代糖主要分為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兩大類,以蔗糖為參考標準,對比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的特點,可看出大部分代糖都可以做到零GI值以及不產生熱量(阿斯巴甜和安賽蜜產生微量熱量),但是人工代糖有可能存在影響健康安全的風險。
赤蘚糖醇優于人工代糖,是現在市面上的新原料。天然代糖尤其是糖醇類的赤蘚糖醇可以做到零GI值和零熱量,長期食用不會發胖、口感還原度高、不會威脅大腦神經發育,是目前食品飲料甜味來源廣泛應用的優秀選手。
但赤蘚糖醇作為糖醇類的一種,存在天然缺陷,長期食用對腸胃耐受能力弱的人會形成消化負擔,引起脹氣或腹鳴,并且作為當前市場最火爆的原料,在需求暴漲的局勢下,其單位成本也有所上漲。所以科學家、原料生產商也在不停探索,研究發現,阿洛酮糖、阿拉伯糖和塔格糖性能表現優良,其中阿洛酮糖綜合各方優勢最有可能成為代糖物質更優解落地應用。
2021年8月,國家衛健委受理D-阿洛酮糖作為新食品原料的申請,預計阿洛酮糖作為甜味劑使用將在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獲批。百龍創園阿洛酮糖的單位成本從2019年約17000元/噸降至2020年的11552元/噸,毛利率大約40%。而赤蘚糖醇市場由于競爭激烈,單位成本價從15000元/噸漲至17000元/噸左右,毛利率微量下滑至約21%。
含糖飲料市場規模增速放緩
未來更多發展無糖系列
據統計測算,中國2021年傳統含糖軟飲料(主要包括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碳酸飲料、咖啡飲料等)市場規模達3997億元,2017—2021年,5年復合增長率為4.05%。其中2018年,元氣森林推出爆品氣泡水引發無糖飲料的爆發式增長,傳統飲料的銷量承壓,市場增速從2017年的4.16%下降到2018年的4.01%,但含糖飲料依舊體量龐大。
傳統飲料市場整體屬于成熟發展階段,整體用戶基數龐大,并且所含品類豐富多樣,預計整體市場可從2022年的4154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4715億元,2022—2026年CAGR為3.22%,較前幾年有微弱下滑,主要原因依舊是無糖飲料市場的興起,一部分消費群體需求轉變,追求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在民眾對健康減糖生活方式的追求趨勢下,未來含糖飲料市場份額會減小,轉化為無糖飲料。
我國無糖飲料市場從2016年的約32億元翻升超過4倍,2021年達143億元,其中2018年元氣森林等黑馬引發市場大爆發,赤蘚糖醇憑借零熱量和健康安全性能迅速成為天然代糖中的新貴。同時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減糖”議題正式走向大眾餐桌,在政策支持下無糖飲料市場迎來迅速發展期,例如元氣森林2020年5月銷售額高達2.6億元。同時,無論是傳統還是新興企業競相冒頭上新各類無糖飲品,市場品類迅速增多,線上銷量不斷創新高,2017—2021年CAGR達36.1%,處于高速發展期。
《報告》預計,2026年我國無糖飲料市場可達301億元,約為2021年的一倍之多,2022—2026年CAGR為15.6%(增速相對放緩),相比前5年,屬于穩定較高速發展期,該階段下民眾對無糖飲料的接納從初期的新品嘗鮮轉化為日常消費,從爆發期的集中囤貨轉為穩定頻次購買。
無糖飲料在整體飲料市場的占比也將從2016年的約1%逐步增長至2026年的超過6%,主要得益于大量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無糖飲品對他們來說屬于享受清爽口感同時實現減糖飲食方式的快捷選擇,此優點能吸引一部分原來拒絕甜飲料的消費者,功能宣傳+飲用效果+產品豐富性=綜合提升無糖飲料市場份額。
因阿洛酮糖現階段未投入我國市場使用,所以設置中性、樂觀和悲觀三種預期衡量市場大?。罕^估計的主要依據是認為阿洛酮糖對于赤蘚糖醇來說屬于優化不足,并且現今零糖市場已經有一部分穩定客群,阿洛酮糖的出現需要企業進行升級市場教育,僅可能吸引小部分價格敏感度低、愿意嘗新的用戶和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樂觀估計下認為阿洛酮糖的出現是無糖界的更新換代,眾多優點可以實現與赤蘚糖醇初期出現的市場滲透率相同的效果;中性估計則處于樂觀與悲觀估計的中間范圍。
《報告》認為,阿洛酮糖進入市場后預計將引起新一輪零糖飲品的爆發,因零糖飲品市場已經擁有一批穩定客群,其滲透率將略低于赤蘚糖醇代糖飲品,達到0.2%。在2023年預計將達到7.53億元的市場規模,2030年預計達到60.77億元的市場規模,CAGR達到37.46%,迅速實現市場規模的擴大。
橫縱產品布局拓展新增長機會
掌握原料主動權并建立高標準
橫向拓展 緊隨健康發展趨勢,未來“零糖”定會持久發展,并且不僅僅局限于飲品范圍。企業應該抓住機會擴大涉獵范圍,在掌握核心原料的基礎上推出更多產品系列,將企業從零糖飲品市場擴大至零糖飲食市場,樹立自身全系列健康品牌形象的同時也可快速擴大市占率。
縱向拓展 不斷開發新品類,創新自我造物能力。不定期推出新品,保持產品新鮮度,豐富自身庫存量單位的同時吸引新人群,快速樹立形象加深自有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記憶點。通過經典產品+新元素,制造新話題,引發消費者新興趣,比如融入節日概念,在新品里加入點“新意義”,消費情緒的渲染會更充分。抓住健康、新鮮追尋熱潮,新品開發同時添入“功能性”“當季新鮮性”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為健康買單的機會,例如添加益生菌、助眠、解壓成分,同時給企業提升利潤空間。
掌握原材料 原材料作為飲品發展的核心環節和主要成本項,一瓶碳酸飲料的總原料成本大約占總成本的40%—50%。茶飲界,奈雪的茶平均一杯茶飲的原料成本是總成本的38.4%,為確保顧客能獲得穩定、優質的產品體驗,奈雪自創立起就深入上游,著力打造優質原料供應。
《報告》總結認為,應用于無糖飲品原料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打造“無糖”的核心代糖成分,企業應結合科研不斷探索和使用多種零糖成分,例如赤蘚糖醇和阿洛酮糖等多元使用,一方面防止被上游供應卡脖子,另一方面發揮不同成分的獨特優勢創造更多新功能產品;二是指新口味產品所使用的獨特原料,例如櫻花、山楂、陳皮等,在推出新品前與上游供應鏈建立合作,優先收購或開發,掌握核心原料的成本控制權后配合營銷宣傳推出新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_晨)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26日07版)
?。ㄘ熅帲毫_ 晨)
熱點專題
最“春天”的應季菜,吃多了會中毒!
究竟什么菜最有“春天味兒”,在我這里答案就是香椿攤雞蛋。 有一天,老媽突然神秘兮兮地跟我說,你嘗嘗今天的香椿煎蛋有什么不同。 我吃了一口就發現其中的古怪,香椿軟塌塌的,也沒有那股特有的香味兒和鮮味兒。 老媽說,這可是遵循某電視節...
真空包裝食品不冷藏可能更危險
很多消費者認為,真空包裝的食品不容易壞,但事實卻是:如果食品被真空包裝后不冷藏/冷凍,那么比不抽真空更危險。 真空包裝是一種“氣調保鮮”工藝,同類的還有充氮氣。食物的變質與氧氣密切相關。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環境中發生氧化,會產生“哈喇味...
兒童調味品,智商稅還是真需求?
本報記者 高嬌娣 近一段時間,各地市場上出現了針對兒童消費群體的調味品。作為一條新的賽道,兒童調味品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有人認為,需求決定市場,兒童調味品滿足了兒童這一細分人群的需求;但也有人認為,兒童調味品其實...
可生食雞蛋:“無菌”不等于“無風險”
近期,宣稱比普通雞蛋“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的可生食雞蛋在席卷消費市場的同時,也加速內卷??梢坏┱f到生食雞蛋,卻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每吃一枚生雞蛋就像打開一個細菌盲盒,有著各種各樣的健康風險。沒有煮熟的雞蛋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