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外就餐,真的不好
本報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由于繁忙的工作以及高速的生活節奏,一天三頓在外就餐的打工人不占少數。眾所周知,經常在外吃是真不好。但“不好”到什么程度?美國愛荷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學者近日發現,與幾乎不在外就餐的人相比,每天≥2頓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癥死亡率增加67%。該研究發表于《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
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人僅外出就餐便吃了5萬億元。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是如此,美國人每天從外食中獲得的能量從1977—1978年的17%增長到2011—2012年的34%。不過,在外就餐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能量密度高、飲食質量低,自然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為了得到“在外就餐與死亡風險”之間的準確關系,研究者對35084名成年參與者進行了長達7.83年的隨訪。最終記錄到2781例死亡,其中511例死亡歸因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癥。
與很少在外就餐(<1次/周)的相比,平均每天≥2次在外就餐的參與者多為男性,往往更加年輕且處于單身狀態。這些常常外食的人,有著更高的總能量攝入,自然也比在家就餐的人有更高的BMI。
在排除了年齡、性別、飲食和生活方式、BMI等眾多混雜因素后的調整模型顯示,與每周在外就餐<1次的人相比,每天≥2次在外就餐的參與者,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49%(95%CI 1.05-2.1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95%CI 0.55-2.55),癌癥死亡率增加67%(95%CI 0.87-3.21)。
研究者還發現,在收入較低的人群中,更高的在外就餐頻率與更高的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更強。換句話說,沒錢還經常在外吃,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104%。
“經常外食導致死亡率升高”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除非主動選擇沙拉或輕食,大部分外食餐飲提供的食材及配料都難以控制,比起家里的飯菜自然是重油重鹽重調味,往往含有更高的飽和脂肪酸、鈉,更低的鈣、鐵、膳食纖維等,堪稱健康的慢性殺手。不僅如此,不健康的烹飪方式還會使得經常在外就餐的人體內含更多有害化學物質,比如鄰苯二甲酸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前《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上一項隨訪10年的研究也顯示,愛做飯的人更長壽,且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每周下廚超過5次的人死亡風險降低50%,尤其是女性。
(來源:梅斯醫學)
《中國食品報》(2022年10月12日03版)
?。ㄘ熅帲?/span>韓松妍)
熱點專題
過年肉、油、堅果怎么挑?這些辦年貨秘籍你要知道
肉價差十倍 家養的肉就更好嗎? 過年少不了買點生鮮肉類囤起來,做年夜飯的時候給親戚朋友露上一手。不過,挑肉可是有講究的。許多人看到“純天然”“家養”等字眼就會將其與“無公害”等同起來,...
年貨俏銷
隨著春節臨近,春聯、燈籠等年貨俏銷。 ↑1月9日,市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大街年貨市場購買年貨飾品。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1月9日,市民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一家商店選購春節飾品。新華社發(謝萬柏攝) ↑1月9日,市民在安徽省亳州市...
吃橘子導致核酸陽性,真的嗎?
“核酸檢測前千萬不要吃橘子!”“這些酸性食物會讓你的核酸呈陽性!”……近日,網上流傳吃橘子等酸性食物會導致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說法。 據了解,之所以出現這些說法,是因為有人在家用橘子汁做抗原檢測,結果顯示“兩道杠”。視頻中,操作人員直...
栗子“光鮮油亮”是因為添加了石蠟?
路邊沙沙作響的糖炒栗子,總能用熱氣和香氣給人甜蜜溫暖的感受。但最近有傳言稱,有些商家會添加石蠟和甜味劑來增加板栗的光澤和甜度,以此提升栗子的賣相,這是真的嗎? 栗子緣何“光鮮亮麗” 據了解,用麥芽糖炒栗子是更為正宗的做法,但大多數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